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我校拨款100万余元,专项支助“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校级课题45项,并于五月中下旬分别举办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 和“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题交流会。来自17个不同部门的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及系、室主任等近200余人次也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校长王耀中,校党委书记杨念,副校长陈斌、岳艳丽、鞠晨曦、汪东明、高金定出席交流会。交流会上,来自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9位课题负责人分享了“三全育人”的研究成果,与会领导和老师对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立项课题以“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为导向,从信度、效度、契合度三个维度出发,同时兼顾课程思政的前沿性与高瞻性,体现了学科的多样性和思政融入方法的多元性。交流会各项目名称及简介如下:
1.教务处:“三全育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李卓指出,应将立德树人融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具有涉外特色的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健全由课程实验、实验课程、集中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创新训练活动等组成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闭环运行。
本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期间,共发布人才培养标准(2份)、教学管理制度(7份)、教学评价方案(1份)、教研论文(2篇)、年鉴评价报告(2本)
2.计划财务处:目前中国民办教育的税收制度
计划财务处处长刘慎指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是将国家最新颁布和执行的民办税收政策、法规和文件等做出准确的描述、梳理,与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的税法优惠政策相比较,同时采用调查法将各省市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和归纳。
本课题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产业目前持续受到来自政策面、消费者及资本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影响,从前3年时间来看,无论是从整体行业规模还是市场活跃度来看,皆处于不断扩张阶段,但由于去年政策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教育业务的发展有较大的不确定,对税收方面也将有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影响。此次研究将提交给湖南省财政厅法规处、湖南省税务局法规处、所得税处、长沙市税务局法规处和所得税处等政府机构,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对民办教育税法引起重视。
3.商学院:创新创业导向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商学院副院长周奕指出,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积极结合并响应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院校及专业特征、以及专业、院、校三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再整合的需求,启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确立了“培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周奕先后向与会领导与教师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让大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系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题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期内发表教改论文4篇,修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1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2项,校级一流课程1项。此外,项目组成员指导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2项、校级2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1篇。指导学生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竞赛二等奖”。
4.人文艺术学院:新时期下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发展中的实践教学研究
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易锐在研究中指出,随着我国进入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国家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及人才培养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的教学理念创新不足,学生实践平台及实践机会不够,难以满足市场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针对此痛点,需要我们全力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育人模式,坚持“双主体”育人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打造并夯实“双平台、三层次、四环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学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采用“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来强调协作精神。
本课题成果丰硕。成功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省级教改实践课程2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教材1部,论文发表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著2项,创建校企合作教育基地1个。
5.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育人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体育学院教授陈才发指出,为贯彻执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精神,陈才发教授指导体育教学部课题组开展了大学体育课程育人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修订完成《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本成果以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纳入评价体系。于2022年1月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本教程处于省内前沿水平,同时,对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2022年4月5日,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智能声光健身器材”。
6.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面向“三全育人”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高海波认为,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作为一门涉及学生群体极广的公共必修课,能有效地扩展“三全育人”理念的覆盖面,是“三全育人”开展的重要着手点。
高海波带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课题组,获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项、校级线上线下融合式一流课程2项。编写了相关新形式教材,并设计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微课、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成功搭建基于“三全育人”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知识体系。教学团队教师多次在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创新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近3年获得一等奖5次),并发表教改论文1篇,获批“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未来教育生态建构研究”项目1项,获教学相关专利多项。
7.音乐学院:舞蹈学“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为了紧跟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步伐,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唐敏结合我校舞蹈学专业发展现状,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开展了舞蹈学“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唐敏创新性地将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分为3大类:基础理论方向、教育教学方向、以及舞台实践方向,同时,将教学内容依照难易程度进行“分层”,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因材施教。
研究期间,唐敏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多场红色经典主题演出,并被红网报道,收获近5万浏览量。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舞蹈专业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发表论文1篇,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线下课程1门,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教学全过程。
8.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外国语学院院长姚佩芝在研究中强调,基于市场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英语专业探索建立了“一个中心、三种技能、多种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语言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为支撑,将多种形式的项目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技能与素质。
姚佩芝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其一,在课程建设方面,课题组成功打造省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校级在线课程近20门。获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三等奖,并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获得数项校级奖项。其二,在教学科研方面,获批课题立项12项,发表相关论文22篇,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其三,在创新实践方面。近年来获创新性项目立项国家级7项,省级10项,校级4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0篇。最后,在竞赛方面,2018-2021年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9.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融合——工学院学生党员管理教育“七个一”工程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廖立彬介绍:“七个一”指的是:佩戴一枚党徽亮身份、阅读一本好书提素质、创建一个文明寝室、参加一次社会实践促提升、办成一件实事好事解难题、创一项荣誉添光彩、传递一份正能量展风采。“七个一”工程的打造,形成了党员从培养教育到发展的完整体系。
该工程的实施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其中“志愿者进村促销助农增收”的活动,获得永州日报、共青团蓝山县委的赞扬。课题组试点建设学生公寓示范楼层,取得显著成效。疫情期间,在校内图书馆等场地增设志愿者服务于广大师生。“七个一”工程通过专项计划表和记录表对各项工作进行计划和复盘,实现系统化管理。利用“七个一”工程建设答辩会,分享交流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扩大“七个一”工程的积极影响。
廖立彬对该研究做出下一步设想,课题组将配合党委工作部做好省级课题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大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课题组将结合实际,向全校推广其管理方式和实践经验。
王耀中在认真听取交流后认为,科研成果深化了学校“三全育人”机制,彰显了学校的百万专项资金的价值与意义。他表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学习,夯实育人理念基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丰富形式,推动育人工作发展;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落实实践,促进育人工作更有成效。高金定对本次分享交流会给予了高度肯定,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在教师的思政素养与理想信念建设,着力构建“专创融合”的复合性理论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成效显著,能够瞄准精准育人目标,细分培养方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他表示,各部门今后应进一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设富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专业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复合型实践体系,将实践教学从课本延伸到社会,从知识学习延伸到能力运用与素质提升,实现课程思政与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共享发展。
文/彭程、贾璐璐
图/谢文迪